联系电话: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电话
公司黄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单位类型:

    企业单位

黑龙江哈尔滨市相关单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欢迎光临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山东省经济发展需求,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按照服务山东的战略思想,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经过5年时间的学科基础建设和10-15年时间的快速、高水平发展,达到国内水平,部分学术方向达到国际水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对山东省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较大贡献。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97年)及博士后流动站(87年);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建于1986年,并于1987年被评为国家的计算机应用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还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科。建有国家计算机信息内容安全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接口系统实验室”。哈工大(威海)计算机专业是哈工大计算机学科的一部分,创建于1988年;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目前每年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4个班120人,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2个班60人,计算机应用研究生28人。

哈工大(威海)计算机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等完全按照哈工大计算机学院的总体规划进行,哈工大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徐晓飞教授兼任哈工大(威海)软件学院院长,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亚东教授兼任哈工大(威海)计算机学院院长;还有总校的一批教授博导在哈工大(威海)进行长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目前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由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组成,计算机科学系由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等3个教研室及实验组成,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设有企业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技术研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数字媒体技术与嵌入式计算技术研究等四个研究。

目前,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有博士学位者11人;有国家863计划主题1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1人。06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山东省列为“十一五”建设学科。学院一直秉承“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人才培养理念,近年来,所培养的学生以业务素质高、基础好、能力强而享有声誉。近三年年涌现3个省级三好班级0204103班、0404106班、0604201班和9名省级三好学生高晓东、赵妍妍、周江涛、丹、肖文静、轩春、田园、宗尧、邵旭,校十佳大学生8人。有10项学生作品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中获奖。其中邹博伟的《长江水质的污染预测》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农场喷灌模型》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三等奖。岳银亮、杜宇等本科学生在核心期刊《微处理机》上发表论文6篇。近三年毕业生一次业率在95%,业质量较高,其中在IT行业业的占了80%,到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的学生占了50%,沿海和省会城市占了90%;考研通过率30%-40%;毕业生四级通过率86-90%、六级通过率25-33%。出现校学生会主席周江涛和肖文静、校研究生会主席尹尚国、宫显辉等一批学生干部。

目前,还与欧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的10多所著名大学或公司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已经招收来自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为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平台环境。

信息安全专业

专业培养方向

该专业是计算机、通信、物理、数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和技术。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信息安全专门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又可以承担科学研究任务。在修完基础和技术基础课程后,可使学生在从事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以及在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设计及应用系统开发上有选择地得到强化。

主要专业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安全基础、数据结构、密码学、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与安全、路由器及防火墙技术、病毒理论及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风险评估、入侵检测等。

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技术企业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硬件系统设计与调试、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系统集成、信息管理与规划等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培养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又可以承担科学研究任务。在修完基础和技术基础课程后,学生可以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和应用系统开发上有选择的得到强化。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有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有社会科学和交叉学科的相应知识。

主要专业课程

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接口技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体系结构

业方向

学生毕业去向适宜到科研部门、教学单位、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通信、电子信息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学位。

(1)对等网络研究室

基本情况

对等网络(P2P)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改变因特网发展的四大新技术之一,甚被认为是无线宽带互联网的未来技术。P2P技术不仅为个人用户提供了的自由和便利,同时也试图有效地整合互联网的潜在资源,将基于网页的互联网转变成动态存取、自由交互的海量信息网络。P2P技术的发展以及P2P与网格技术的结合,将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人们的信息获取模式,真正实现“网络是计算机,计算机是网络”的梦想。作为改变现有Internet应用模式的主要技术之一,计算机对等网络(P2P)是目前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自1999年以来,P2P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商业组织的广泛关注。

P2P网络是一种具有较高扩展性的分布式系统结构,其对等概念是指网络中的物理节点在逻辑上具有相同的地位,而并非处理能力的对等。以Napster软件为代表的P2P技术其实质在于将互联网的集中管理模式引向分散管理模式,将内容从单一节点引向网络的边缘,从而充分利用互联网中众多终端节点所蕴涵的处理能力和潜在资源。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客户/服务器(C/S)模型,P2P弱化了服务器的概念,系统中的各个节点不再区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角色关系,每个节点既可请求服务,也可提供服务,节点之间可以直接交换资源和服务而不必通过服务器。

P2P系统的特点是用户之间直接共享资源,其核心技术是分布式对象的定位机制,这也是提高网络可扩展性、解决网络带宽被吞噬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P2P网络已经历了三代不同网络模型,各种模型各有优缺点,有的还存在着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在目前P2P技术还远未成熟的阶段,各种网络结构依然能够共存,甚呈现相互借鉴的形式。

研究室负责人:张晓海教授

(2)企业智能计算技术研究

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企业智能计算技术研究(ICE:IntelligentComputingforEnterpriseResearchCenter)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成立的。IEC以国家863CIMS主题徐晓飞教授领导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为依托,集中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成果致力于制造业信息化、企业与政府信息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系的相关理论研究、系统研发、工程实施与信息化服务。

研究方向

适合中国国情的CERP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虚拟企业集成技术、企业建模与仿真技术、软件重构与重用技术、数据与知识工程技术等。

师资力量

ICE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徐晓飞、战德臣),副教授(郑宏珍)1人,讲师2人;助教4人,校外兼职研发人员4人,在校学生20余人。

2004年完成的项目情况

1、威海市医疗保险事业处“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金额10万元,主要内容有:公文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共享系统、个人事务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线交流等。

2、威海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于主动成本控制的CERP系统”,项目金额12万元,主要内容有: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车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等。

目前在研项目:

1、山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区域网络化制造的企业协同供应链管理系统”,项目金额:50万元,主要内容有:协同化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协同化供应链优化管理技术方法研究、协同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建模及软件实现技术研究、协同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协同化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集成研究等。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均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指导制造业供应链实践非常重要;合作伙伴选择、多层多级计划协调、多目标优化等都是供应链管理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供应链系统评价对于发现企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企业协作策略的调整、竞争力提高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将可为制造业供应链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既可固化一些良好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规范,又可为供应链快速进行信息交换、业务运作提供手段。企业间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协作能力。如PittigiloRabinTood&McGrath公司的调查表明,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使企业提高交货能力16-18%,减少库存25-60%,缩短订货周期30-50%,降低供应链成本25-50%,提高生产率10-16%,提高快速补货水平20-30%等等。因此本项目既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又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2、国家863计划“适合中国国情的可重构ERP”子课题,项目金额35万元,主要内容有: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车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等。本课题主要针对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入信息化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挑战,我国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问题、企业管理水平问题、产品成本问题、市场开拓能力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参与国际化大协作问题等而进行研究,项目的研究将对中国制造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和粗放性等产生重大的影响。本课题成果的应用将会给应用企业带来如下直接的经济效益:通过生产计划的准确、严格、严肃,可实现公司瓶颈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利用率8~10%,比现有状态下的供货周期缩短1~2%。通过成本控制,可综合降低成本4~5%。

3、威海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SCM)系统”,项目金额:10万元。主要内容有:供应链计划与优化系统、供应链计划协调管理系统、基于主动成本控制的协同采购管理系统、基于VMI的协同库存管理系统、集成化的物流配送系统、销售、分销、售后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伙伴企业选择决策系统、市场信息获取系统、供应链管理评价系统、ERP/PDM接口系统、财务管理接口系统、基于商务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

单位地址
单位名称: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